9個好習慣,不知不覺降血壓,最後一個習慣讓人意外!

改變生活習慣真能降血壓,效果出奇的好

Advertisements

透過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,有助於維持身體健康,支持日常生活的良好狀態。

以下9個好習慣,有助於提升健康管理能力,讓您更好地照顧自己。

第9個習慣--定期測量血壓

定期測量血壓是早期發現高血壓的有效方法。高血壓患者要做到定期測量血壓,對於血壓正常,但有高血壓家族史的人來說,也應養成定期測量血壓的習慣。透過定期監測,可以及時發現血壓的變化,並採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調整。

第8個習慣--限鹽、減油、少吃高糖食品

飲食是影響血壓的重要因素之一。

一要控制食鹽的攝取量。流行病學調查顯示,吃鹽越多的地區高血壓患者越多。美國飲食指南建議每人每天鈉攝取量應少於2300毫克;台灣衛生署則建議國人每天的鈉攝取量應少於2400毫克,2300或2400毫克鈉換算成鹽巴,相當於約6克鹽。減鹽的方法包括烹調時不加鹽,起鍋時再加鹽,利用醋、糖、苦瓜、辣椒等自然食材調劑口感,以及警惕食物中的「隱形鹽」。

二要減少高脂肪和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取。尤其要做到限制食用油攝入,這不僅有利於預防動脈粥狀硬化,也有助於控制血壓。

三要少吃高糖食品。高糖飲食確實與高血壓有一定的關聯。長期高糖飲食會導致體內鈉元素過量,增加高血壓的風險。此外,高糖飲食也會造成胰島素水平升高,活化交感神經系統,容易導致血壓升高。因此,控製糖的攝取量對於高血壓患者是非常重要的。

第7個習慣--運動起來

運動是降低血壓的有效途徑。每週至少3次中低強度的運動,如散步、快走、打太極拳等,每次持續20分鐘以上,可顯著改善血壓狀況。運動不僅可以消耗多餘的脂肪,減輕體重,還可以讓緊張的精神放鬆,有助於穩定血壓。

第6個習慣--維持適當體重


體重過重會增加心臟負擔和血管阻力,誘發高血壓。研究顯示,體重每減少1公斤,血壓就會下降1毫米汞柱,維持適當體重對於降低血壓至關重要。透過合理的飲食和適量的運動,可以有效地控制體重,這需要你的自律和堅持。

第5個習慣--戒菸限酒

吸煙和飲酒都會使血壓升高。菸草中的尼古丁會使中樞神經和交感神經興奮,心跳加速,同時也促使腎上腺釋放大量激素,導致血壓升高。而過度飲酒同樣會使血壓升高。戒菸限酒,從現在開始。

第4個習慣--多吃富含鈣和鉀的食物


鈣和鉀是維持血壓穩定的重要元素。牛奶、蝦皮、海帶、紅棗、核桃等富含鈣質的食物,有助於擴張週邊血管、利尿,進而降低血壓。而香蕉、馬鈴薯、茄子、蓴筍、榛果、葵花子等富含鉀的食物,可以防止高鹽攝取引起的血壓升高,並有助於排出體內多餘的鈉。

第3個習慣--保持良好睡眠

長時間的睡眠不足、睡眠品質不佳以及睡眠節律紊亂都可能導致血壓升高。建議成年人維持每晚7~9小時的睡眠時間,白天午睡不超過30分鐘,以免影響夜間睡眠品質。打鼾、睡眠障礙、失眠的人,應定期測量血壓,發現問題及時就醫。

第2個習慣--讓工作環境盡可能保持安靜


喧鬧的工作環境可能會使血壓升高。一項研究發現,當人們處於喧鬧的環境時,血壓平均上升4毫米汞柱。因此,盡量在安靜的環境下工作,有助於保持血壓的穩定。

第1個習慣--每天都有好心情

情緒波動如暴怒、激動、焦慮、緊張等都可能導致血壓急劇升高,保持良好的心態對於降低血壓至關重要。可以透過深呼吸、把令你高興的事記錄下來、培養興趣、學會傾訴等方式讓心情變好,從而保持血壓平穩。

記住,最好的醫生是自己,透過積極調整生活習慣,我們可以為自己的健康負責,享受更美好的人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