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佳抗衰老運動來了!久坐會加速衰老,這種運動抗衰效果顯著

Advertisements

你經常久坐嗎?

隨著年紀的增長,許多人可能會發現,久坐變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

無論是工作時、看電視、讀書,甚至吃飯時,我們都會長時間保持坐姿。

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,我們的活動量往往減少了,這對身體健康可能帶來不少影響。

久坐不僅讓肌肉和關節長時間得不到活動,還可能對身體的健康造成負擔,進而加速衰老過程。

你是否也常常一坐幾個小時,忽略了起身活動?

事實上,久坐對健康的危害遠遠超乎想象,它不僅僅是導致體重增加、心血管疾病的元兇,更與衰老過程密切相關。

近年的研究顯示,長時間不活動會促使身體的各項生理功能衰退,影響細胞的再生和修復能力,最終導致早衰的現象。

而對於抗衰老,運動無疑是一劑最有效的「良藥」。

中等強度運動

2024年9月,中山大學的研究團隊在《老年科學》醫學期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:經常久坐與加速衰老密切相關,而適當中等強度運動可以延緩衰老和延長壽命。①

研究追蹤了超2萬名中老年人士,他們年齡在50歲或以上,收集了他們的體力活動、久坐數據,分析他們體力活動、久坐與長壽、加速衰老之間的關係。

分析發現,經常久坐等較低的身體活動水平會加速衰老。與之相比,中等強度運動水平則帶來的長壽、抗衰益處更大。

中等強度運動代謝當量為4 MET,包括:快走、騎自行車、爬樓梯、跳舞等(久坐的代謝當量為1MET,正常步行的代謝當量為3.3 MET)。 

這項研究提醒我們,少坐多動,堅持中等強度運動,或是健康長壽和減緩衰老最有效方法!

每天僅需運動22分鐘

想要抵消久坐帶來的危害,需要怎麼做?運動多久?

答案:每天只需22分鐘!

2023年,《英國運動醫學雜誌》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:每天久坐超12小時的人,只需每天「中高強度運動」的時間≥22分鐘,就可以抵消增加的死亡風險!

而且無論久坐時間多長,只要動起來就與死亡風險降低有關,這可以說是最佳的久坐補救方案!②

這項研究追蹤約1.2萬人,分析發現:無論久坐時間長短,較多的「中高強度運動」都可以降低死亡風險。

如果「中高強度運動」≥22分鐘,那麼每天久坐8小時和久坐12小時的人,死亡風險並沒有明顯差別。

這意味著每天至少進行22分鐘中等至高強度身體活動,可抵消久坐增加的死亡風險。

這可以說,這項研究為經常需要久坐的人,找到了一份抵消久坐傷害的「最佳補救方案」。

怎樣才算中等強度的運動?

怎樣才算是達到「中等強度運動」?

如果你運動過程中佩戴了心率功能的手錶或者心率帶,可以根據心率來判斷是否達到中等強度運動;

而如果沒有心率相關裝備,也可以從運動時的身體感受上進行簡單判斷。

  1. 透過心率來判斷
    《全民健身指南》指出,一般常用最大心率百分數和運動中的實測心率監測體育運動強度:心率控制在60%~85%的最大心率範圍,運動過程中心率一般在100~140次/分。
    最大心率(次/分)=220-年齡(歲),當運動時:
    心率控制在85%或以上最大心率時,一般心率大於140次/分,為高強度運動;
    心率控制在60%~85%最大心率範圍,心率在100~140次/分,中等強度運動;
    心率控制在50%~60%最大心率範圍,一般心率小於100次/分,為低強度運動。

  2. 透過體感上判斷
    如果運動時你微微喘氣、呼吸比較急促,可以正常說話,但不能唱歌,身體感受上感受到稍累,說明此時的運動強度為中等;如果運動時你說幾句話就要停下來喘氣、呼吸很急促,說明此時的運動強度較大。而大多數日常逛街走路、散步其實算不上中等強度運動。

中等強度運動時注意點什麼?

運動強度太低,起不到鍛煉效果。運動強度太高,又容易增加受傷風險。其實不管是現有研究還是運動專家,都更推薦運動至少要達到——中等強度運動。那麼中等強度運動時注意點什麼?

  1. 運動前注意做好熱身
    運動前一定要做好熱身運動,避免運動損傷。在運動後要做好肌肉拉伸放鬆。如果出現胸痛、呼吸困難、頭暈頭痛、關節不適等情況,要停止運動。

  2. 運動過程要循序漸進
    有良好運動習慣、體質好的人,可進行大強度、中等強度運動;具有一定運動習慣、體質較好的人,可採用中等強度運動;初期參加體育健身活動或體質較弱的人,可進行中等或小強度運動。

  3. 運動後不宜大量飲水
    運動後大量喝水,會導致水短時間積聚於胃腸,除胃部感到沉重悶脹外,還會影響膈肌活動,進而影響正常呼吸。大量水分進入血液還會使血容量迅速增加,心臟負擔突然加重。

  4. 運動後不要吸煙飲酒
    當人處於中高運動強度時,運動前後不宜抽煙、喝酒,也更容易在運動過程中發生意外。

  5. 運動前做個身體評估
    對於一些上了年紀的人來說,高強度運動帶來的風險會更大一些。上了年紀的人,進行高強度運動前一定要進行評估,包括病史檢查、身體和運動能力測試等。甘肅省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陶玲2022年接受奔流新聞採訪時介紹,「在臨床中經常發現,有些患者冠脈造影顯示冠脈多處狹窄甚至閉塞,但是患者症狀不明顯,平時還在進行爬山、騎車、跑步等中高強度的運動,這是很危險的。」③

參考文獻:
①Lu, T.Y., Wang, J., Jiang, C.Q.et al. Active longevity and aging: dissecting the impacts of physical and sedentary behaviors on longevity and age acceleration. GeroScience (2024).
https://doi.org/10.1007/s11357-024-01329-3
②Sagelv E H, Hopstock L A, Morseth B, et al. Device-measured physical activity, sedentary time, and risk of all-cause mortality: an individual participant data analysis of four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[J].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, 2023.
③2022-10-10 奔流新聞《高強度運動增加猝死風險?聽聽醫生的建議》